注 册 登 录
新闻频道news.xinmin.cn

上海的弄堂小学,也有你的记忆吗?

听老上海人讲讲她曾经读过的弄堂小学,看看是否也能戳中你的回忆?



现在的上海小囡为了读上一所好的小学,真是挤破了脑袋~家长们也是各尽其数,靠关系、买学区房...


然而,对于老一辈的上海人而言却没这么复杂。以前的学校条件简陋,不能和现在的小学相提并论,但却给了他们最美好、最单纯的童年...


今天听老上海人讲讲她曾经读过的弄堂小学,看看是否也能戳中你的回忆?




讲述人:丁婷婷


大家也可以先看文字版哦!


我们这代人当中许多都是读弄堂小学出身的。

那时都是就近入学,读书都是自己走的去,从来不要大人陪送。读个书,大人好像一点不操心。记得第一次上学,我姆妈只给我准备了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



开学第一堂课上,班主任徐淑贞老师挨个检查我们的铅笔盒,她有点看不过,觉得太少了,说:叫你姆妈再给你买点铅笔和刀片。我面孔也红了。


过去就是那样,不像现在这样大动作。家长先要扫瞄哪所学校是示范校,然后及早动脑筋弄学区房,为读一所好学校,舍得买10万一平米的旧房子。人不住在这儿,路远还要汽车送小孩读书,搞得学校门口要有专门的人指挥交通。



我的一年级至两年级是在茂名路一条弄堂里的石库门房子里上课的。人多教室少,每天我们只上半天课,两只班级共用一个教室,上下午对翻。



一星期轮换,这个星期我们班在上午上课,下星期,我们就下午上课。课桌椅都是小小黑黑旧旧的,桌面凹凸不平,写字都要用垫板垫着,否则就要戳破练习纸。可在这样简陋的教室里,黑板上方始终贴着鲜红的八个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到了三年级,我们转到泰兴路张家花园里的一幢大洋房里上课(现在是张园大客堂社区综合活动中心),环境大大改善。那里700平方米左右,有三上三下的主楼。解放前这里就是“私立光明小学”,解放后改名为泰兴路第一小学。



大洋房里有一只铺花砖地的小客堂,可以开少先队大队会。敲队鼓,吹队号,唱少先队队歌,出队旗,至今《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雄壮的进行曲还在耳边回响。



张园宽敞的弄堂成了我们做早操、上体育课的地方。每天早上,扩音喇叭播放起广播体操音乐,全校同学在大弄堂、小弄堂里横一排竖一排排队做早操。



每当我们在那里一本正经地伸臂扭腰踢腿的时候,弄堂里总有一些阿姨叔叔们会停下脚步,指指点点,“这个小姑娘长得像外国人,那个小姑娘像洋娃娃。”碰到有的小朋友踏步时手脚不配合,同手同脚,更要引得围观者哈哈大笑。真有劲啊。


在小客堂外,有一个长长的天井,墙上装了一块篮球板,轮到上篮球课,可以在那里投投篮,当然,只能是原地投篮,或最多是“半场赛”。但“嗙嗙”的篮球声音足以慰藉男孩子的“篮球梦”。


体育课上,还有一个项目是爬竹竿,学校在校外的墙壁上装置两个圆环,竹竿就穿在里面,用绳子固定。上课了,竹竿下面铺一块垫子,大家就在上面练习爬竹竿。记得当时一爬竹竿我心里总是敲小鼓。


天下雨,弄堂里就不能上体育课了,体育陈老师就在教室里给我们讲故事,她讲福尔摩斯的侦探故事。学校每年也要开一次运动会的,不过只能借用威海路上的第二工人体育场(现在的新民立校址)了。



上音乐课,钢琴是没有的,只是一架风琴。没有音乐室,这架风琴用的时候还要这个教室搬到那个教室。


弄堂小学条件真不可与现在的小学相比。但有一件事是现在小孩比不过我们的,那就是在半天不上课的时候或者放学后同学们一起疯玩。女孩子跳橡皮筋可以跳到吃晚饭。



文章评论 0条评论

月份牌

9号活力派 Vivian
爱好广泛的Vivian是个不折不扣的活力派,就像初夏的阳光,温暖,明亮。
不要怕水,坚持锻炼就行了!
您还未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下次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查看网站地图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 |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