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登 录
新闻频道news.xinmin.cn

上海滩上最先富起来的那群人

80年代的“个体户”都发财了,但他们是应该发财,因为他们有眼光,有胆量,有技艺。

任何一条马路都有它的历史。人们往往关注欣赏的是那条马路上的名人设计的建筑,名人居住的住宅官邸...今天我们却要来说说一群特殊的人群!


讲述人:丁婷婷


解放前的石门一路(以前叫同孚路)


1979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此,中国经济体制发生很大的变化,再也不是铁板一块的计划经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那些“先行先试”的私营业主们适时而生。当时,我们称他们为“个体户”,言下之意或多或少有些轻蔑的意味。



随着时代的步伐,80年代初,在威海路现在文新大厦这一段路上开出了一家“吉士西餐”。


原来沿街的民居,换了门面。店堂很小,只有三只餐桌。据说是父女两人开的,父亲原是红房子西餐社或者是德大西餐社的。它的菜式味道是很正宗的。


记得我们学校里一些年轻的老师,尤其是几个外语老师对它情有独钟,从五角场赶到此地来吃西餐。猪排、罗宋汤、乡下浓汤、咖啡等,这个时候还是很时髦的。不像现在这样的西餐厅、咖啡馆星罗棋布似的掩映在一些幽静的马路和洋房里。



不久,在威海路的威凤里出来朝左转弯的地方,现在的绅士大厦对面,出现了一家“志志良良饭店”。这家饭店老板是兄弟两人,记得姓王。饭店没有像样的店面,只是狭长的一条,像是撘出的一个“披”。但他们的饭店营业时间很长,能够开到很晚,做夜市。


当时国有饭店夜市只做到八点来钟,像周围石门一路上的四如春饭店,南京西路上的红甜心点心店等早早就打烊了。因此,他们“拾遗补缺”,为晚归人吃夜宵提供了一个场所,生意也是很兴隆的。


有一次,我上夜课回家,已九点多,感到饥肠辘辘,禁不住走进“志志良良饭店”,吃了出娘胎以来第一碗扬州炒饭。



88年,威海路石门一路口开出了一家花店——“小茅屋花店”。花店老板是一个胖胖的下乡回沪女知青。


当时社会已经渐渐开放,人们思想也逐渐活跃,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渐渐提高,所以市场上对花卉的需求越来越大。花店老板能够抓住时机,开出这样的花店,那胜者一定是她了。当时《新民晚报》、《园林》杂志都有报道。


威海路石门一路的居民,大家一定还记得柏德里弄堂口的个体裁缝——驼背师傅。



他原来在家偷偷替人做,后来堂而皇之在柏德里弄堂口摆一块铺板做起来。他只做西裤。他做的西裤臀部这个地方特别服帖,不像70年代都是大裤腿,直统统的,一点没有样子。因此远近闻名,甚至苏州等地都有人慕名而来。



我结婚,我和先生的裤子都是请他做的。柏德里斜对面就是上海滩有名的红装服装店,他们也做裤子衣服。而驼背师傅能够在“饭店门口摆粥摊”,和他们“叫板”,可见他的技艺有独到之处。



后来,有人讲,这些80年代的“个体户”都发财了,都是“万元户”了。是的,连拄着两根拐杖、身高不超一米四的驼背师傅都娶了老婆。我说,他们是应该发财,因为他们有眼光,有胆量,有技艺。



又一个十年过去,威海路石门一路市政动迁,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私营店家、私营业主也相续搬离,不见了他们的身影。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也称得上一朵值得记忆的浪花。



图片来自网络


【yoyo综合编辑】


喜欢的话就关注我们并转发至朋友圈吧!



标签:上海富人
文章评论 0条评论

月份牌

12号小明星 Sherry
爱笑,慢热型,喜欢唱歌,爱好运动,崇尚健康!
爱唱歌,爱德国队!
您还未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下次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查看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