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登 录
新闻频道news.xinmin.cn

上海也有另一面!看《国家地理》镜头里的上海市井生活

我们看惯了东方明珠的日出,外滩的万博建筑群……却似乎已经不记得弄堂里一把竹躺椅的吱呀声。

我们看惯了东方明珠的日出,上海中心的雄伟,外滩的万博建筑群……却似乎已经不记得弄堂里那潮湿的青苔,水泥洗手池边的滴水,或者一把竹躺椅的吱呀声。当我们怀念曾经时,我们究竟想到的是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国家地理摄影师的镜头,一起去认识上海市井生活的另一面吧!



老公房里曾经住着老上海人,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上海人搬迁到城市边缘,这些旧公房则被出租给外地人。当然,打工者也不容易,但如今很少再会听到老邻居在下雨时亲切的喊一声“张阿婆,下雨了!快点噶衣服收回去”。



菜场、路边摊,大量移民人口的涌入为上海带来了丰富的菜种或饮食文化的选择。川菜、湘菜、粤菜、或者天知道什么菜,让从小吃惯了浓油赤酱和甜眯眯的上海舌尖忙不过来。不过,街头各种乱设摊的情况也日益增多了。



规整、清爽,相信是许多人对上海都市的印象。但凡不是很郊区的地方,中环以内的马路和房子都是那么可爱,有气息、有情怀。不过,杭州、南京等一些城市也有与上海相似甚至更好的地方。但不论走到哪里,曹杨三村那种苏联式集体工人宿舍般的房屋,是我永远的记忆。



有些建筑是不会拆了,有些人却还在苦苦等待。南京路周边有许多这样的老公房,依旧保留了上世纪的拥挤,狭窄。但是弄堂里厢的姑娘,大多自重、自强,上海爸爸都格外疼女儿,弄堂里的小朋友,也早已成为小伙子。



人生处处是十字路口,这边等待淘汰拆除,那边就兴建发展。城市就是如此,由不得你哀叹或遗憾,他变迁的脚步从不会停息。



上海被戏称为魔都,看了这张图,谁不会认同呢?



家中再小,也要清清爽爽。字画、字帖要挂起来的。一个“忍”字,颂扬了南方人谦逊、低调的品行,我相信这不仅仅是上海人的品性,南方人大多如此。



中环以内,市中心的老人大多很有文化,看老人的文化底蕴可以从谈吐、头势、着装分辨。老太太笑眯眯,素雅的穿着,一把扇子是节俭的习惯。王阿婆、李阿姨,上海小囡都有过被她们抚养的经历。



凝固的时间,凝重的叹息。上海飞速的发展,并不会让所有人如意。



人去楼空,老人的心情撒宁会懂?



过日子,就是普通而平凡地活下去。生下来,活下去,仅此而已。



跳房子、跳皮筋,滚铁圈、丢沙包,曾经的小伙伴们都去了哪儿?



弄堂里厢,一方天地,螺狮壳里做道场,上海人的日子精打细算,但绝不铺张。



远处闪烁的灿烂,此处飘散的烟灰,一晃十年、二十年,明天会怎样?



你用着苹果手机,戴上蓝牙耳机,怀揣奢侈品,满屏幕微信段子。痰盂罐、汰浴桶、搪瓷盆似乎和你从没关系。



石库门,不是一个老酒,是一切的源头。



有些东西,散了、离了,就留在记忆里吧。



猫还在,人不在了。



夜晚的街边,已经见不到竹躺椅、手摇扇和乘凉的人们了。



家家都有了空调之后,邻里间的家长里短变成了大门紧闭。



许多年后再回忆起来,还记得你小时候家里的样子吗?



摄影师的镜头里,上海不仅有光鲜繁华的一面,也有市井生活的一面,而正是这个城市里人们点点滴滴的努力、奋斗和奉献,成就了阿拉大上海的精彩与繁荣。这里面,有没有你正在发生的故事?



本文摘自微观上海

图片来源:2014《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作品

文字:A梦


【小主综合编辑】


喜欢的话就关注我们并转发至朋友圈吧!


文章评论 0条评论

月份牌

12号小明星 Sherry
爱笑,慢热型,喜欢唱歌,爱好运动,崇尚健康!
爱唱歌,爱德国队!
您还未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下次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查看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