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岳伦“笨拙”地把发箍夹戴在王诗龄的耳朵前面时,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爸爸……
有一种记忆可以很久,有一种思念可以很长,有一双手那手心的舒适和温暖,让我们一生无法忘怀。
鬓角的白发、额头的皱纹,大山般的父亲,他的爱深沉而宽广。他留给我们的不只是背影...
今朝就听老上海人讲讲那些年,阿爸教会我的那些事儿~
讲述人:丁婷婷
大家也可以看下面的文字版哦!
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综艺节目以及之后的同名电影着实火了一把。五对星爸萌娃之间的父子亲情激发起所有受众的共鸣。我想,有多少观众,就会有多少对父与子之间细水长流的感情再现。这也是的它成功之处吧。
当王岳伦“笨拙”地把发箍夹戴在王诗龄的耳朵前面时,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爸爸。
丁老师萌娃时
小时候,我妈妈在浦东高桥工作,当时要乘登陆艇车船渡渡过黄浦江,所以只能每周回家一次,而且还没有双休日,妈妈总是星期六晚上到家,星期一早上天刚亮就乘着公司的班车走了。我与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就多于妈妈。
爸爸在生活上对孩子的照顾总是“笨拙”的,他不会帮我梳头,是祖母每天给我梳小辫子。最好笑的是,有一年冬天,我在睡觉时不慎从床上摔了下来,我爸爸竟然没有发现,我就在地上裹着棉被睡了一个晚上。结果爸爸被祖母骂了一顿。
丁老师的爸爸
然而我的爸爸又是一个爱护孩子的好爸爸。他自己1949年毕业于上海商学院(现在的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系,50年代就是一家纺织厂的质检科科长,工资是108元,再加妈妈的82元工资,我家在当时算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但爸爸从不在物质上宠惯我,我曾经羡慕有的同学吃凯司令的“六一”生日蛋糕,我们家没有。
爸爸更多注重的是的文化素养。60年代,爸爸替还是小学低年级的我和高年级的哥哥订了《小朋友》、《儿童时代》,替住在我家的表姐订了《少年文艺》。
课余看图文并茂的《小朋友》是我一个美妙的享受,《小朋友》成了我语文学习最早、最好的课外读物。记得我还曾经把自己的《小朋友》送给班级小图书馆,让大家分享。
爸爸还特别喜欢看电影,星期四厂休,等我与哥哥放学就带我俩去看电影。我们家附近都是电影院,新华、平安、美琪、瑞金、儿艺不下十几家,这家买不到票,就去 另一家看。王丹凤主演的《女理发师》、关宏达出`演的《大李小李与老李》、王晓棠、王心刚主演的《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等。
《大李小李与老李》剧照
那些在“文革”中禁映,后来在我78年读大学时又复映的电影,我在小学时都已看过。这在当时也不多的。
最难忘的是爸爸的那只绿色的电唱机,晚上或者是休息天,爸爸总是搬出电唱机,放他喜爱的唱片,开始是胶木唱片,后来是塑料薄膜唱片。
电唱机
胶木唱片
我就是跟着唱片学会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电影《洪湖赤卫队》的插曲“洪湖水浪打浪”、《上甘岭》电影中郭兰英演唱的《我的祖国》。我们还常常听《黄河大合唱》、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些优美的歌声,优美的旋律永远留在我的心头。
塑料薄膜唱片(是不是有很多人和小编一样,从来没见过这种唱片呢~)
没有刻意的“亲子活动”, “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在这朴素的生活中,爸爸给了我很多很多...
喜欢老底子的故事吗?→赶紧来投稿,讲讲老早个事体!说不定你的文章也会被我们采用哦~
投稿邮箱:helloshanghai@xinmin.cn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 |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