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登 录
新闻频道news.xinmin.cn

泪目!犹太老人用整整10木箱8100册书,对上海说“永远感谢”

漂洋过海13个月的捐赠

  昨晚8时20分

  在位于长阳路的犹太难民纪念馆门口

  一辆红色卡车稳稳地停下

  工人们卸下了10木箱共计8100册书

  书的主人是曾经的犹太难民

  如今已82岁的老人科特·威克

  通过越洋电话,科特得知毕生收集的关于犹太民族历史的书籍安全抵达,欣慰地说:“我的书,终于找到了最适合的新家。”

  01

  九载童年生活

  科特与上海的缘分要从81年前说起。

  1939年,为逃离纳粹德国的迫害,年仅1岁半的科特跟随父母和4岁的哥哥从维也纳坐火车到意大利,又坐船辗转来到上海。

  为了谋生,父母用带来的一台缝纫机,在东大名路开了一家制作手提包的店铺,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虽然战时在上海的生活很艰苦,但科特的童年回忆很美好,不仅没饿过肚子,还去南京路、外滩很多地方游玩,“和平年代的小朋友过的生活,我一样也不落”。

  去年2月,科特带着妻子和女儿女婿到亚洲旅行,特地来到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参观。

  看到幸存者名单墙,科特一眼就找出当年自己一家四口的名字,“对,这就是我。我家原来的姓氏就是Wickelholz。”

  纪念馆志愿者杨艨陪同科特一家寻访了他曾经就读的嘉道理学校旧址,还去了当时居住的东有恒路(今东余杭路)爱尔考克路(今安国路)一带。

  科特记得自己家住在爱尔考克路口的第3幢房子一楼,路口第一家是老虎灶,他家里还有当时用来买热水的竹签子,第5家住着德国来的一位拉比,他的女儿索尼娅是科特4岁时的第一个女朋友......

  02

  一年图书漂流

  1948年,科特一家由英国的亲属担保,离开上海到伦敦定居。

  科特继承了父母做手提包的生意,业余时间他喜欢收藏关于犹太历史的书籍,只要是和犹太民族有关的书籍,他都会买来收藏。

  70多年来,他已累计收藏将近1万册,其中还包括很多关于犹太人避难上海的书籍。

  了解到科特的故事后,纪念馆馆长陈俭邀请这一家四口共进午餐。

  当科特听说纪念馆计划扩建并建立一座图书馆时,他立马说起自己家里收藏了上万本犹太历史文化书籍,并且愿意捐赠出来。

  几年前,科特被查出了肺癌,这次亚洲旅行的愿望之一就是希望为这些书籍找到合适的归宿。

  科特一家离沪后,陈俭多次联系他们确认捐书事宜。

  按照书籍跨境流程规定,需要先报送一份书目。然而,整理近万本书对于一个八旬老人来说工作量实在浩大。

  心急如焚的陈俭想到了一个办法,能否走特殊程序?

  先将书籍运送到上海自贸区保税仓库,再组织人员到仓库整理书目,发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书籍就运到纪念馆,不通过的则按照海关规定处理。

  奔波协调后,这一想法终于变为现实。

  ● 去年7月31日,科特珍藏了几十年的书开启了异国搬迁之旅。自贸文投先后四次派人上门,终于集齐8100本珍贵书籍。

  ● 12月初这批图书登上了前往中国的货轮。大家满心期待的图书扬帆起航了!

  ● 经过一个多月的海运,这批书籍于今年大年初一抵达了上海港。但受中国新年和接踵而来的疫情影响,港口迟迟无法正常作业,船未能第一时间靠港。

  ● 有序复工后,远渡重洋的书籍终于在2月下旬顺利进入自贸区保税仓库。

  ● 4月初,纪念馆组织了志愿者团队进入仓库对图书进行编号整理。

  ● 随着新纪念馆开馆的临近,这些跟上海有着特殊缘分的书籍昨天终于送达纪念馆,来到了上海的新家。

  03

  后记

  走上纪念馆三楼,科特再三嘱咐的一句话贴在醒目处:“永远感谢上海在1939—1948年间拯救了他们全家。”

  为了迎接科特的藏书,纪念馆将三楼打造成图书馆。

  一箱箱藏书搬上了楼,陈俭划开胶条,将第一本书取出放在了樟木书柜上,这是一本英文版上海旅游指南,或许,科特一家去年来到上海旅行,正是用这本书提前做的攻略。

  这批书籍里,有不少关于战争年代的历史书籍。待到扩建后的纪念馆正式开放,游客可以翻阅这些书籍。

  就连科特本人也迫不及待,“希望疫情稳定后,我可以有机会再来上海,再回到纪念馆翻一翻我的这些藏书。”

  扫一扫关注侬好上海

  来源:新民晚报新演艺工作室 赵玥

  图片:犹太难民纪念馆提供,部分源自网络。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文章评论 0条评论

劈硬柴pik5 ngang2 ssa4

释义:各自付各自的账,即"AA制"。例:勿要侬一个人挺账,大家劈硬柴好嘞。

马上免费学习
您还未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下次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64023633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shsxwddwyh@163.com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

查看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