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的责任?
平时点外卖,
如果不满意,
你会给外卖员差评吗?
近日,上海一名女子
在外卖平台给了一个差评
竟遭遇了外卖员上门威胁。
外卖员不但砸门入室、
还对她进行了辱骂恐吓~
“把差评取消掉,
3分钟解决不了,
不然我就弄死你!”
张女士说,
她是一位独居女性,
这件事给她的生活和心理
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甚至被迫搬家!
其实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不复杂~
1月16日,张女士通过“饿了么”平台点了份外卖。
张女士说当时自己一直在通话,所以外卖员未能打入电话。当她发现订单显示“已送达”时,便打电话过去询问情况,谁知外卖员态度恶劣,称“已经送了一次不送了,就放在我车里吧,明天再说。”
于是,张女士提交了态度恶劣的差评,成为此次事件的导火索。
第二天中午,张女士在家中休息突然听到有人在疯狂砸门,于是发生了以下一幕
外卖员高声大骂实在难听,
就连对门邻居也看不下去,
出来帮着劝说,
然而这名外卖员情绪激动
完全听不进去。
此时更让人迷惑的操作出现了!
因为接到了其他客户的催单电话,
外卖员要求张女士给他转账200元,
来弥补他这一单收到差评的损失。
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
张女士只得先给对方转了200元。
外卖员又威胁了几句,
这才摔门离开。
因为差评
遭遇外卖员上门报复
并且受到了"死亡威胁"
张女士选择向饿了么平台投诉。
令她心寒的是,
平台的回应却很冷漠!
↓↓↓
“这属于外卖员的行为,
与大家的服务平台无关,
你们可以报警解决。”
事发第二天,
饿了么客服给到处理方案是
补偿张女士100元的平台优惠券。
事件最新进展
2月1日,饿了么客服向张女士提出补偿200元现金的方案。
张女士告诉记者,她事后已报警。警方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外卖员因寻衅滋事被拘留十日。她也已搬离原住所,平台提供的赔偿方案无法弥补事件给其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截至发稿,“饿了么”还未予以正式回应。
此事登上热搜后,
立刻引发人们的讨论,
网友看法不一。
不少网友支持
张女士为自己讨回公道~
“重点是外卖员点了送达,
但其实东西还在外卖员手上,
而且不肯继续送过去啊!”
顾客有评价权,
自己感觉不满意就可以给差评,
凭什么给了差评还要被人上门威胁?
也有人认为,
在此事中,
消费者没有保持电话畅通
存在一定的责任。
外卖员本身有派单考核,
配送效率直接关系到收入多寡,
每个行业都不容易,
不是原则性问题就多体谅一下。
但是,
外卖员对差评有不满,
完全可以通过平台的申诉渠道来解决,
而不是上门威胁,
还强行要求该女子转账赔偿损失,
那就触犯到法律了。
还有人说,
一个差评为何会让外卖员如此激动?
外卖平台是否也应该反思?
新华社对此评论:
“看似是骑手和消费者之间的纠纷,
从某种角度看
也实则暴露了平台监管缺位,
长期对骑手的差评压榨!”
来看全文↓↓↓
此事件迅速冲上热搜,“差评”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刺痛人们神经的,看似是骑手和消费者之间的纠纷,从某种角度看也实则暴露了平台监管缺位,长期对骑手的差评压榨!
事实上,遇到态度好、速度快的骑手,人们往往会报以五星好评;大风大雨天里,也能够理解骑手不易,愿意多等一会儿并道声辛苦……可花了钱却得不到好的服务体验,甚至被恐吓辱骂,打个差评同样是消费者应有的权利。
有差评了,平台本该及时处理、耐心解决。可现实却是:一边收着顾客的配送费,一边拿差评对骑手处以高额罚款,遇上事儿就当起甩手掌柜!为了赚钱,不停地给骑手施加压力,而当他们与顾客产生纠纷,又与他们撇开关系,便宜怎么都让你赚了?
差评压榨,貌似提升服务,实则推责揽利,结果是监管上失职,安全上失分,与客户的关系失和。
大平台有大流量,更要有大担当。骑手上岗前,是否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职业教育培训?一旦有了差评纠纷,责任怎么划分?动辄几百元的罚款标准合理吗?有没有畅通骑手、商家、消费者三方沟通的渠道?有没有及时介入并跟进处理结果?如何保证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这些问号必须用真诚回应拉直!
骑手疲于奔命,顾客有苦难言,当所有负面情绪都积聚在骑手和消费者身上,平台却躲在幕后渔翁得利。真想问问:“恶了的”,到底是骑手还是平台?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不管怎样,擅闯消费者家中,
砸门威胁消费者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非常不可取!
对此,你怎么看呢?
【田小鱼综合编辑】
来源:@新华社 @新闻坊 @东方网 @北京时间,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冒犯,敬请联系。
更多动态报道
关注“侬好上海”微信公众号↓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64023633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shsxwddwyh@163.com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 |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