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登 录
新闻频道news.xinmin.cn

上海有驾照的必看!她想替人代扣分赚点外快,结果摊上大事了!

你还敢帮别人代扣分吗?

  随着交规越来越严格,

  别说新手司机了,

  就连开了十几年车的老司机都表示:

  现在开车太难了,

  驾驶证的12分不太够用。

  为了“安全过渡”自己的交通违法记录,

  有些人都会想方设法去

  借本本族的驾照来“销分”,

  由此催生了驾驶证分数买卖市场。

  但是你知道吗?

  这种行为一旦被查到,

  后果将会很严重!

  近日,宝山公安分局交警支队在工作中,发现了多起驾驶人在同一天处理交通违法时,驾驶证“一次记满11分”,这一异常情况引起了警方的高度警觉。

  通过数据比对,由此筛查出了一批买卖分的黄牛。

  最后不只是黄牛,就连买分卖分的司机也同样受到了处罚!

  其中有一个案例就很典型↓↓↓

  沈某,是上海一所高校的女大学生,她通过驾校培训取得驾证后,并没有车辆驾驶。

  今年8月初,沈某在网络平台发现一则“小广告”。广告称,替他人记分可以赚钱。

  沈某觉得驾驶证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赚点小钱,于是通过微信扫码,主动联络了一个专门从事“买分卖分”中介的“黄牛”杨某。


  今年8月18日,在杨某的安排下,沈某替小型客车车主丁某处理了多起交通违法。

  那么她赚了多少钱呢?据她自己说,11分,卖了700元。

  黄牛从沈某手中低价收来分数后,再以120元1分的价格,卖给需要“销分”的司机丁某。

  就这样,丁某与沈某,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人,因为“买卖分数”发生了联系。

 

  11月13日,警方经过调查核实后将3人查获。

  目前,“黄牛”杨某已被宝山公安分局刑事拘留。

  小型客车的车主丁某因“买分”被处2000元罚款。

  “卖分”的沈某则被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扣证3个月,同时没收违法所得。

  看到这里,小侬不由感叹,女大学生为了赚700元,结果付出了“罚款5000元,扣证3个月”的代价,还给自己的诚信留下了污点,实在是得不偿失呀!

  那么少卖一点分,会罚得少一点吗?

  一样是顶格处罚!来看这个案例:

  今年60岁已退休的王某,平时基本不开车,驾驶证长期闲置在家,听说驾驶证分数可以在清分前卖钱,于是多方打听卖分途径,后通过微信结识了朱某。

  11月9日,王某用自己的驾驶证替一辆小型客车驾驶员处理了2起违法,共记9分。王某收取了550元“报酬”,而介绍他来“卖分”的“黄牛”朱某从中获利350元。

  11月12日,宝山警方查获了涉案“黄牛”朱某。目前,朱某也已被宝山公安分局刑事拘留,王某同样被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扣证3个月,并没收违法所得。

  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根据《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七十四条第五款规定,由他人替代记分的,由公安机关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替代他人记分的,由公安机关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同时没收违法所得。介绍替代记分的,由公安机关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同时,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好了,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清楚了!!!

  驾照“买分卖分”属于违法行为。

  买分者一旦被查实,原来的违法行为还是要当事人自己进行处理,等于一圈兜兜转转回来,没有达成任何目的,还遭受了相关的行政处罚。

  

  宝山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由他人替代或替代他人进行交通违法记分的均属于违法行为,而且由于驾驶证号就是身份证号,由他人代记分还容易泄露公民个人相关信息,隐患重重、得不偿失。

  由于卖分买分的行为在民间很常见,

  以至于一些人认为“这很正常”,

  大家一定要向自己的长辈朋友科普,

  代扣分违法!千万别抱侥幸心理!

  【田小鱼综合编辑】

  新闻来源:@新民法谭 潘高峰@看看新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冒犯,敬请联系。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更多动态报道

关注“侬好上海”微信公众号↓

 

文章评论 0条评论

劈硬柴pik5 ngang2 ssa4

释义:各自付各自的账,即"AA制"。例:勿要侬一个人挺账,大家劈硬柴好嘞。

马上免费学习
您还未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下次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64023633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shsxwddwyh@163.com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

查看网站地图